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与武都路十字(元通大厦10楼)
邮编:730000
电话:13893130543
联系人:陈冠华
中国画论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画论 
中国画基本常识
2014-9-14发布

中国画基本常识

、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中国画与西洋画属于两个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国画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具自已的特点。从观察事物的方法到载体,中西绘画都有明显的区别。尽管两种绘画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相互碰撞,相互汲取的情况,但依然是各走各的路。今后,中西绘画的相互交融会更为广泛和深入,然而,最终还会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不到一起,而会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以致各有千秋。

二、【中国画的分类】

依题材、形制、绘画方式等的不同,中国画可细分为:

(1)人物画

凡以人物为内容的绘画统称人物画。范围很广,从画面人物多少平常分为群像画和肖像画。前者以冒尖人物运动为主,后者以刻画人物形象的酷肖为主。二者体现的着重点虽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备,即不只人物形象相符人物的形体,服饰构造、比例、场景透视原理等。况且要体现出人物的性情、气质、和精力、神色等。人物的面部是描摹的关键,一同还要解决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牵涉,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动作和总体画格局(章法)的一致。此外中国人物画以线条体现人物的神似为其首要特质,而有别于西方绘画以侧重质感,光影变动的风味。比如画人物画非常有名的李琦,专门给国家领袖画像!

(2)山水画

中国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日趋从人物画中分别出来,组成自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整老练。山水画,是禀天地之秀气,因而阴阳、晴雨、寒暑、朝昏、日夜有无限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固然许多,但他们的笔法,位子却很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健全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章法(构图)渐渐造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目。五代的荆浩、关同更有新的革新,一改陈规旧习。展现了新的局势。到了宋代、范宽、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川水法到达了近乎完善的境域。

(3)花鸟画

系中国绘画种类中特有的一种绘画画种。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花鸟画,指用中国的笔墨和宣纸等传统工具,以花、鸟、虫、鱼、禽兽等动植物形象为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

(4)文人画

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也称"士大夫画"。用书卷气作为一个评画的准绳,意指诗意画或称诗卷气。其著作大都选材于山川、古木、竹石、花鸟等。体现手段以水墨或谈设色写意写为多。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维、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寻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表白画意,亦以画表白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5)院体画

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安设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异画家,为皇室宫廷效力。历朝画院里所画的山川、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请求用笔没色,整仔细、金碧辉煌,构图严密,颜色绚烂,有的有较强的装点性,称之为院体画。

(6)宗教画

选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效力于宗教宣扬的绘画。如道教中体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体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程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局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隆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传播入中国(随佛教传播)后,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模式描摹而组成了中国风味佛教绘画。

(7)民间画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活手法而投合普通市井风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著作趋向绚丽甜俗滑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求诗意,画境等文化涵养。而为平常文化层次的平民钟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少严厉的技术训练;比起文人画,短缺文学和理论教养。然而,它有些又趋于质朴、热切某些长处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如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纳。

(8)动物画
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白人的期望,遐想和各种情感的一种绘画,描摹的题材很普遍,凡动物均可入画,但首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近现代有好多大师都选择动物画为题材,如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的虾、黄胄的毛驴等等都非常有名!

(9)扇面画

在中国画种类中,历朝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旁人珍藏或赠朋友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维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珍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叫团扇和折叠式的叫折扇。


(11)青绿山水画(兼金碧山水画)

系中国画中施用浓厚的矿物颜料的石青和石绿颜料为主。体现山石树木的青翠而得名。也有在青绿山石的概貌上勾以金石,这么的山水画又称金碧山水。青绿山川始创于唐氏的李思训,北宋的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之一。

(12)没骨画:中国画传统花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色泽或墨色绘成花叶,而不曾"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概貌。

(13)工笔画: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画法对照工整严密,以描摹被画对象的正确形象为尺度。相对于"写意画"。(以刻画被画对象的疏忽为准则)而言。总的来讲,工笔画用笔工整仔细,敷色层层渲染,枝节刚彻入微要用极滑腻的笔触绘制物象,故称"工笔"。

(14)界画:中国绘画很风味的一个种类。在作画时运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来源很早,晋代已有

(15)指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异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替换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异乐趣和技术。故被称为指画。历史上孤傲其佩近人潘天涛,洪世清所作指画作画著作其波及较大。
(16)主题画:在中国画中,画家穿过必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题材展现给玩赏者的地社汇合人生的某种见解或感触。或对某些历史故事事件的等的形象与场景的形象刻划与再现等。拥有必须的再现性,实在性,或展示性。

(17)小品画:系中国画画家对照自由抒情著作,随便之作,时常在艺术水准到达较高境域。
(18)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资料之一,以墨为首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而组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模式。
(19)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颜色上较为丰硕、明快、鲜亮。
(20)白描画在中国画里,纯以笔勾勒线条而不设色。或渲染水墨来描摹风景或形象的一种绘画模式。是中国画的基本训练方式之一。其画作亦可成为自立的绘画种类。
(21)仕女画:仕女,古代宫女。
(22)禅宗画:
(23)静物画:即以相对停止的物体为首要描摹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等)是依据作者创作构想,通过仔细的选择、精心的部署,使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上,都能到达高度的和谐,能传出物象内在的情感。

三、【中国画的形制】

中国字画的形制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差别,除壁画外,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中国老式房屋,天花板魁梧,因而客厅其中墙壁相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能够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川,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是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颇为标致。
小品:所谓小品,即使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尔后,相宜垂挂较细墙壁或房间,非常精美。
镜框: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长处。
卷轴: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

扇面:由于圆形或扇形形制漂亮,因而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作画,然后装裱,别具格调。
册页: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有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册页能够折叠画面成方形。
长卷: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经久不息,较册页逐张展现不同。
斗方:将小品装裱成方形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立于地上。可摆到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

 

四、【中国画的材料】
中国画可画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绢本:将字画描绘在绢、绫或许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易被亏损,反而纸本更易保留。绢本看起来较珍贵,但底色不如纸本雪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工作较多,故不如纸本通行。
纸本:中国字画用纸大概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壁画: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描绘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残留至今,成为文物。
折扇:古人扇画多较微小,以便携带。但当代人多用大型扇画做室内装点物。
团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罕见。
陶瓷: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造,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
器皿:除瓷器外,如日历、贺卡、灯罩、鼻烟壶甚至当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点,别具匠心。

 

五、【中国画所用工具】
中国画和西洋画在表现方式上各有其特质,这和作画的工具和资料有亲密的关系。中国画的工具和资料主要是由笔、墨、纸、砚来组成的,人们平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概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珍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大体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物的。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如画大幅的画用大笔,画小幅的画用小笔。这些都是平常的法则,但又不能拘泥,如有的画者爱用羊毫,有的爱用狼毫,也有的爱用大笔作小画,认为这能收到意酣墨饱的效果。

从功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鼠须、猪鬃等。.狼毫笔 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羊毫笔 。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 鸡毫笔 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我们目前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华夏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能够代墨运用。通常来说,画工笔,可用研磨的墨,写意画,因用墨量大,可用书画墨汁。

说到中国画的用墨,还需说说中国画的用色。"文房四宝"中的墨,就应当包罗有色的含义,因为色也是中国画的不可缺乏的材料之一。色在绘画上我们又把它称为颜料,中国画的颜料与西洋画的颜料是不同的。西洋画的颜料都是化学品。中国画的颜料有两种,运用起来会发生不同的结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功能是透亮、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功能是不透亮,有遮盖力,年久不褪色。中国画的颜料比西洋画的颜料门类简单,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同,它们使中国画的颜色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今天,中国画家们为了更丰硕地体现生计,也兼用了一些西洋画的水彩、水粉颜料,但这只可适当地搭配,必须要维持中国画的颜色特质;西洋画的颜料用过了头,就不像中国画了。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画干帛和绢上,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当今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爱用绢作画。大致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多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质,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能体现出笔墨和颜色的变动。画在绢上,其画的光润度就更强一些。

我们现在主要是用纸作画,多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轻易渗入,在上面能够工整仔细地描摹,重复地上色,因而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不曾通过矾水加工的,水墨易渗入,落笔为定,无从改动,而且渗入开来,能发生丰富的笔墨变动,因而写意画多用生宣。

除宣纸外,有的画家还喜爱用皮纸作画,皮纸又称高丽纸,它的功能与宣纸相仿,但价钱却低廉得多。因而,初学画的人也常用这种纸。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滑腻润泽,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门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首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余器具,它们也是形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平时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幽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时常作山头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造。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它形的。
笔洗:笔用毕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其它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潮湿,以供暂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储备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条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维持纸、书面的平展。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储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存放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六、【中国画的装裱】

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正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在1957年1月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裱画难》一文中说:“作为一件艺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关”,足见书画装裱在整个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分画,七分裱.意思是说,国画装裱好以后,画的效果个韵味才能表达出来.

装裱中国画,有两种作用,一是因为中国画用的宣纸比较薄,装裱可以增加厚度,起加固的作用;二是装裱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能够提升档次。

 

七、【中国画的特点】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重重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影变动,不拘泥于物体外形的肖似,而多注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寻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西洋画则讲究"以形写形"。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侧重"神"的体现,但它十分讲求画面的总体。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体现"的艺术,这是不无理由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特点,还体现在其艺术手段、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遵照艺术的手段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模式。工笔即使用画笔工整仔细,敷色层层渲染,枝节明彻入微,用极端细腻的笔触描摹物象,故称"工笔"。写意相对"工笔"而言,用豪爽洗练的笔墨刻画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情感。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娴熟,要能轻车熟路,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方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式进行归纳利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川、花鸟三大画科,它首要是以描摹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离别纳入此三类。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质。

中国画的构图平常不遵从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可以很好体现独特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意趣。在透视的方式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即使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准确地在平面上体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途径就叫透视。因透视的表象是近大远小,因而也时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普通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限制,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不然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必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限制,它能够依据画者的感觉和必要,使立脚点挪动作画,把见到的和见不到的风景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悉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即使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庞杂、天气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央,从远处的郊野画到喧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看到桥上的行人,又看看到桥下的船;既看看到附近的楼台树木,又能看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色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是遵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式去画,诸多地方是基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依据内容和艺术体现的必要而发明出来的特别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用笔讲究粗细、疾徐、顿挫、转折等变动化,以体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其中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概括有勾线十八描,能够说是中国画用笔的体验归结。而对于用墨,则讲究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搭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氛围。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须出众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说法,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诸多共有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然而二者也存留着区别。笔墨二字被看成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但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法,本身还拥有自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求,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耐久不变。敷色方式多为平涂,寻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有光影的变动。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质,首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征,随着时代的向前。艺术内容和模式也随之更新,并不停地产生变动。尤其是"五四"尔后,西洋画众多涌入,中国画以自己辽阔的胸怀,吸纳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术,丰富了中国画的体现力。然而,不管变动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大致特点不能扔掉,中国画的优异传统应当维持并弘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土中自成特别的系统,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绝能力和勤劳劳作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珍贵财产。

八、诗书画印的联结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联结起来,才体现得更为全面,更有风味。诗、书、画、印联合,能够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互相掩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域,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不曾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质。

诗、书、画、印联合,是中国画在进展历程中渐渐组成的。在宋代从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偶尔有字,也只是在不惹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彼时固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么,诗、书、画初步联合起来,中国画历史进展中的文人画也开端了萌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用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差异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延续进展,印也参与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相随地完备地联合起来了,这一艺术模式一旦展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广泛采纳。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独占了画坛,诗书画印联结的艺术方式日臻健全。

在诗、书、画、印的联合历程中,书与画的联合大概要比其他两种与画的联结要早得多,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像,操做时又有诸多共有之外的起因。据说东汉的蔡匡就已是一个书画兼能的文人了。书画的联结包罗有两层含义,一是画家本人就善于书法,是个书法家,由于书画同源,作画时便自发不自发地以书入画了,这既能显现画家的仔细,又能体现书法家的飘逸。二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和谐配置。这么书入了画。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造成中国画的另一种模式美。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一般来说是不可缺乏的,就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的签名,阐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其余的题字,如给绘画写一个标题、一段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篇散文等。题字是门很有学识的艺术,要有文学教养。题字不能随随意便,题字的内容要与画面有着内在的联络,让观画者穿过题字即景生情、抒发胸怀。或许领导观画者以画为纽带,生发开去,另拓天地,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题字还要斟酌到字体的模式、画的内容和格调等。如一幅工笔画就不能用狂草,一幅大写意也不宜用正楷。字体的位子要恰如其分,要让人感到上去一点或下来一点,增添一个字或削减一个字都会不妙,这即使恰如其分了。总之,要求字与画面一致、谐和,添加画面的方式美。

诗与画的联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联合而涌现的,那时喜爱作诗或作词的画家,而书法又写得不错,这么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绘画史平常把王维当做是诗画联结的首创者。说他是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这己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不过这有赖于苏轼对他的推崇,苏轼也是一个诗画联结的主动倡议者和实践者,后人又评说苏轼,说他"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评论。看来王维和苏轼便是诗画联合受之无愧的范例。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优点与缺点,两者联结起来,便能扬长避短。画体现的事物直观、详细、实在、便于领会,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只能录取某一瞬息的停止形势;而诗则不受光阴和空间的制约,能够写事物在不一同间、不同地点的进展变动,天上地下,亘古通今,东西南北,自由驰驱,容量比画大得多。把诗与画联合起来,能够使停止的画面活泼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依靠,遐想的依托,因而,诗与画的联合使二者交相生辉。画上题诗题款,也能够起到点题的作用。如人们面临一幅山川画或花鸟画,有时就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但穿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对照轻易掌握作者的愿望。


谈了诗书与画的联结,我们再来看看印。印,即使印章,起初只是一种信物,与画不曾牵涉的。宋代有人开始把印押在了画上,但那也是作为一种验证之用,以阐明此画的所有权。印可以是作画者的,可以是观赏者的,也可以是珍藏者的。印还不曾成为画面不可缺乏的形成局部,即还不曾入画。到了元代,由于水墨画的崛起,占其他画种的绝对压倒优势。由于水墨画上只有黑白二色,或只是黑白的浓淡变动,显得有一些沉闷,于是印章押到画上已不但仅是一种信物的记号,它已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形成局部,起着活泼画面氛围的作用。

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许多的,总结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是姓名章,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别号时常有好几个;姓名章呢,习惯用两颗,白文章刻姓名,朱文章刻别号。第二种叫斋馆章,是表示画家住处的。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么斋,或什么馆的名。第三种叫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或警句,形形色色,丰硕多彩。但这种印章普通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络。印章押在画上,还要与绘画在模式上密切联结。

印章在篆刻时讲求字体、刀法、格调,是一门自立的艺术。然而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了。因而,盖印的时候也要十分讲究,要斟酌整幅画的构图、颜色,要起到照应、对照、合作的作用。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了些,显得有些不稳,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颜色一压,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出其不意的结果。

诗书画印的联结,还必要画家有多方面的文化教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功夫在诗外",因而一个好的画家,不只要知道画学,也要明白文学、美学、甚至哲学等等。总之,要尽量地做到有深厚的文化教养,才能创作出高水准的中国画。

九、【中国画的美感与欣赏】

对于常人来说,鉴赏一幅绘画能否"看懂",他们的环节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万一都答复出来了,便以为是看懂了,假使回复不出来,便觉得是看不懂。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他们对于绘画著作的玩赏时常过多凭借"文学性"的刻画。那么,用这种途径来观赏中国画,通常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易于鉴赏,因为它是详尽、实在、容易看懂。但如果是粗放的特别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观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详细,就看不懂,更无从知晓作者的寓意了。

当然,普通人用这种方式玩赏绘画是完整能够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清楚,才简单引起遐想、发生共鸣。然而我们一定明确,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不是以"像"或"不像"来权衡的。就艺术而论,我们掂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最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许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思想、某种观念、某种情感,能否紧紧地抓住欣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足的艺术审美享福,并使人从中取得某种启示和教导。应当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实目标。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到达目标的手法而不是目标本身。因而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权衡作品的好坏或鉴赏作品的准绳。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是看画面的总体气魄,用美术术语来说即使先体验其"神韵",然后再看它的笔墨、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式当然是抓住了本质,因为"神韵"即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中国画家们寻求到达的宗旨。

当然,平常的人要从画中去经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那不只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教养,还要具有绘画方面的大致知识。因而要很好地玩赏绘画,还得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艺术涵养。

有人提出,艺术的观赏必要通过审美感知、审美领会和审美发明三个阶段。审美感知即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本身,我们能够去感知著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颜色是分明的或是阴暗的,线条是通畅的或是愚笨的,体现手段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身地心平气和地举行直观的感触。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领会。即在直观感觉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和思考,掌握作品的意味和含义。这种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模式和艺术技术的领会、对作品体现的内容和表现的主题的领会、以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领会等等,这就必要充足调集我们的思考,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体现什么?是怎样体现的?所采纳的艺术手法是否妥帖?能否充足地表现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画面,推测作者的心思,是殷勤地赞颂或是辛辣地讥笑;透过画面的氛围,体验画面的氛围:是深厚或是豪爽,是开朗或是悲痛。再依据已有的知识构造,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质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举行剖析。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玩赏并不曾完毕,还有一个审美发明阶段。即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领会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发现,经过自己聚积的审美体验、文化知识、主活经历等举行丰富的遐想、升发开去,再创制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么,你才真实取得了启示和教导,鉴赏绘画才获取了真实的含义。

COPYRIGHT © 2021-2024  www.yuanzhangshuhua.com  版权所有:兰州元章书画艺术培训中心
地  址: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与武都路十字(元通大厦10楼)   电  话:0931-7897101  13893130543  联系人:陈冠华
E-MAIL:  技术支持:甘肃启航